(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我的奶奶
王殿勇
奶奶去逝那年,我十五歲,雖然到了這個年齡的我,對什么都不陌生,尤其是對于生死的事情經(jīng)歷過很多,也看得很淡,但是一想到我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疼我愛我的奶奶時,不禁潸然淚下,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樣的難受……
奶奶個子不高,眼睛不大,常年穿著一件大襟長衫,黑褲,黑鞋,裹腳,整個頭發(fā)梳在腦后,挽著發(fā)籫,看上去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老太太。其實她很有定力,做起事來有板有眼,是個能干大事兒的女人,更是當(dāng)家理財?shù)囊话押檬帧?/p>
奶奶生于一九零四年,十三歲時就嫁給了爺爺。幾十年的風(fēng)霜雪雨,練就了奶奶遇事沉穩(wěn)干練的剛強(qiáng)性格。在我四歲的時候,我們家既能干活又管事兒的爺爺,突然患了腦血栓病,癱瘓在床;轉(zhuǎn)過年的冬天,母親也因病拋下我們父子五人撒手人寰。當(dāng)時整個家庭已經(jīng)頻臨癱瘓狀態(tài);誰知漏屋偏逢連陰雨,在轉(zhuǎn)過年的春天,老叔的腿又意外地讓車給軋成骨折了,面對家庭這一系列的重大變故,仿佛是泰山壓頂,晴天霹靂!若是換成其她的女人,恐怕早就經(jīng)受不住這種打擊,立馬就崩潰了,可奶奶則不然,她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一面有條不紊地找醫(yī)生給爺倆治??;一面又事無具細(xì)地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經(jīng)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爺爺?shù)牟∏榻K于開始好轉(zhuǎn),能借助拐棍,慢慢走動,老叔的腿也痊愈了,這兩件事情的同時發(fā)生,真是上天的眷顧,是上帝在給我們家堵上了一個門之后又給我們家開了一扇窗戶,這樣既減輕了奶奶的負(fù)擔(dān),也讓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走向常態(tài)化,真是天無絕人之路,這樣的輪盤大返轉(zhuǎn),讓我們一家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往后余生也有了奔頭,當(dāng)時把我們一家人都高興壞了。細(xì)想起來,這也天道酬勤,都是奶奶的功勞。
在家里的一切都恢復(fù)正常后,奶奶為了把家里的日子能過得寬松一點,也想出了不少的辦法,比如,為解決燒柴問題,在每年的秋天,生產(chǎn)隊剛割完地后,奶奶就領(lǐng)著我們哥兒幾個像搶紅包似的去地里打苞米茬子,當(dāng)苞米茬子打光了,就打高粱茬子,谷茬子,反正是有啥打啥。每天都是天沒亮就走,天不黑不回,和鄰居家相比,他們只是像征性的打了那么一釘點,幾個月就燒沒了,而我們家則是高出屋脊,形如小山的一大垛茬子,并且是一年到頭,新陳代謝,源源不斷,從來不用為燒柴的事情發(fā)愁。針對此事有人還迷信地說我們家的柴垛里有蛇仙保佑,豈不知這都是奶奶領(lǐng)著我們哥兒幾個起早貪黑干的。
為了增加收入,在山上的蠶繭摘完后,奶奶就領(lǐng)著我翻山越嶺專程去幾十里以外的親戚家的山上撈繭,那里山林廣茂,蠶繭豐厚,在蠶民摘蠶繭的過程中遺漏的也比較多,非常好撈,如果撈上一天,少則五六斤,多則十幾斤,甚至更多,在挑選后就可以去收購站賣錢,是一筆不斐的收入。對于奶奶這一大膽的想法,起初家人是不贊同的。但奶奶的決定,吐口吐沫就是釘兒,誰也無法阻攔,所以我又成了奶奶的小跟班兒,或者叫跟屁蟲更合適。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dāng)時奶奶的氣勢不像是在走路,倒像是在用她那三寸小腳去丈量著生活的艱辛,她的肩上抗的不僅僅是蠶繭,而是肩負(fù)著全家人的責(zé)任和對幸福的渴望,她是一個正在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現(xiàn)在的我,更加敬佩我的奶奶。起先,奶奶上山撈繭的路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家人的擔(dān)心更不是多余的。由于山路陡峭,高低不平,走起路來一跐一滑,弄不好就摔個大跟頭,有一次在撈繭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地方可能是蠶民遺漏了,放眼望去有幾十平米的面積全是蠶繭,奶奶喜出望外,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蠶繭上而一時忘了腳下,剎那間連人帶繭從山坡上滾了下來,臉和手都刮破了。當(dāng)時把我嚇得魂飛魄散,但奶奶卻像沒事兒似的爬了起來,一邊拍打身上的塵土,一邊風(fēng)趣兒的安慰我說:“這不是扯嗎?天上突然掉下來了一個大餡餅沒接住,還讓它砸了一個大跟頭,好在是有驚無險,啥事沒有,并且叮囑我說,這事千萬別說出去,一是怕親戚和家人擔(dān)心,二是家里正等米下鍋,這是一個尚好的掙錢機(jī)會,決不能錯失良機(jī)”,緊接著奶奶又去撈繭了,所以這件事情迄今為止都鮮為人知。
為解決一家人的糧食短缺問題,在我們家的自留地里除了種一些土豆,豆角和一些雜七雜八的農(nóng)作物之外,還栽種了大面積的地瓜,在地瓜成熟之前,奶奶領(lǐng)著我們?nèi)プ约业牡毓系乩锊烧罅康牡毓瞎W樱笫炝栏珊?,留著冬天和來年開春兒吃,用它做菜或包菜團(tuán)子既省糧食又好吃,到現(xiàn)在這道菜仍是很多城里人的最愛。那時我小不懂事,不知道奶奶為啥這樣沒日沒夜的苦干,曾問過奶奶,而奶奶告訴我說:“生產(chǎn)隊每年秋天分得口糧按人頭算毛糧才三百斤左右,像我們這一大家子,人吃馬嚼,雞鴨鵝狗,一年到頭光靠這點糧食根本不夠用,所以就得多栽點地瓜,多摘點地瓜梗子,曬一些地瓜干和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充當(dāng)口糧,不這么干拿什么養(yǎng)活你們這群“毛毛蟲”?我一拍腦門兒恍然大悟的對奶奶說:“你可真有辦法”!“這居家過日子啊,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奶奶也深有感觸地對我說。
老叔和哥哥是同歲同年上學(xué),也是同年考初中,那時的中學(xué)在什字街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學(xué)生都是寄宿制,學(xué)生每周都得從家里往學(xué)校帶糧、和一少部分的伙食費,按照當(dāng)時家里的條件,供一個上學(xué)也是小雞吃黃豆——量囫嗆,要么是老叔上,要么是哥哥上,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對二選一這個棘手的難題,奶奶想都沒想,就決定讓哥哥上了,原因只有一個,和老叔相比,哥哥是個沒媽的孩子,本來就痛失母愛,不能讓哥哥為上學(xué)的事情在心里留下一輩子的陰影,兩難相遇取其輕,所以只能讓老叔輟學(xué)。這樣一來既減輕了上學(xué)的負(fù)擔(dān),又增加一個勞動力,這一反一正著實讓家里寬松了不少。老叔的頭腦也很靈活,除了上班外還隔三差五的做點小本生意,掙點外快。經(jīng)過長時間的一頓操作,日子便有了新的啟色,在那文化及愉樂生活都普遍落后的年代,我們家在全村率先置上了放唱片的留聲機(jī),弄得街房鄰居們一聽到歌聲就不由自主的放下手中的活計,興沖沖地往我們家跑,只有聽上幾曲,方肯善罷甘休,也可能是因為唱機(jī),或者是我們家為人和善的原因,我們家一時間成了鄰居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娛樂的打卡地。同年的秋天靚麗勤奮的老嬸兒也過了門兒,寒來暑往,冬去春來,這時的哥哥也讓城里的姑娘成為了我的嫂子,日子可謂是烈火烹油,錦上添花。這時看著滿心歡喜的一對兒媳和孫媳,一向不茍言笑的奶奶笑了,并且笑得那樣開心,燦爛,就連當(dāng)時不太懂事的我也從奶奶的眼里讀出了欣慰,讀出了幸福。不過經(jīng)歷那么多的事情后我看到奶奶的頭上又添了幾絲白發(fā),慈祥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兒。
生活在六、七十年代,誰家都會遇到缺東少西,南倒北借的時候,奶奶每次在還人東西時總要多還一點兒,比如借人一平升米,還時總要帶個尖兒,奶奶常和我們說,“其實誰家也不差那一點東西,多還一點兒就是讓人家知道,我們知恩圖報,與我們家交往利大于弊,這樣一來,人家就愿意和我們交往,若不然日子就過死門了”。每年殺豬的時候,總要請一些要好的和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家的人來吃飯,吃熱氣騰騰的豬肉酸菜燉血腸。奶奶常說:“陰天下雨不知道,可醋在哪酸,鹽打哪咸,我們總要知道,人家對咱的好兒一輩子都不要忘了”。所以無論我們家有什么大事小情,村子里的鄰居們總是爭先恐后地前來幫忙,比如前院李家父子倆都是大夫,無論吃藥還是打針,也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只要得知我家人有病,都會第一時間趕來給精心診治,直到病好痊愈為止,甘愿奉獻(xiàn),無怨無悔。
在農(nóng)閑時,奶奶除了干一些紡線織布的活兒之外,還忙里偷閑地幫鄰居家做棉衣等針線活兒,用高粱秸桿給鄰居家納蓋簾,不管張家李家,都能分上幾個。我們家住在臨街,東西兩邊都是馬路,過路的人無論是累了渴了還是餓了,只要一進(jìn)屋奶奶便主動熱情地上前打招呼,讓座兒,渴了倒水,餓了管飯。有不少人看奶奶的心眼兒好,都愿與我們家結(jié)緣,就連來自百里之外的楊運鄉(xiāng)一個前來我們村做過生意的人,在我們家住了幾天后也認(rèn)奶奶做了干媽,成了兩家多年來一直都在走動的親戚。
由于媽媽走得早,撫育我們哥們兒的擔(dān)子就義不容辭的落在奶奶肩上了,按輩分上論是奶奶,但做的都是媽媽該做的事兒。一年四季都得給我們做吃的穿的用的,別人孩子有的我們有,有時別人家的孩子沒有的我們也有。就連冬天的棉衣我們每人都有兩套,奶奶對我們的呵護(hù)就像是地里的莊稼,“夏怕颶風(fēng)冬怕寒,秋怕多雨春怕旱”。反正奶奶拿我們哥兒幾個特別為重。出嫁后的姑姑們回來時經(jīng)常給奶奶帶一些好吃的東西,奶奶一點兒也舍不得吃,都分給我們哥兒幾個吃,有時我們知道奶奶還沒吃,給都不要,奶奶就硬是往我們手里塞。在對待我們的教育上奶奶更是不含糊,硬是把我們哥兒幾個供上了初中、高中,后來還讓二哥和三哥去部隊當(dāng)了兵,為國家盡了義務(wù)。
現(xiàn)在,奶奶雖然離開我們五十多年了,盡管有奶奶陪伴我的時光只有短暫的十幾年,但在我的心里以及我們家每一個人的心里,她依然活著,她時刻都在告誡我們,影響著我們,怎樣做事,如何為人,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謹(jǐn)遵奶奶的教誨,嚴(yán)格按照奶奶的家訓(xùn)行事,奶奶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讓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世世代代,星火相傳。
供稿作者:王殿勇(營口)
原創(chuàng)發(fā)布:營口之窗官網(wǎng)
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wǎng)天下
版權(quán)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nèi)容,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營口 原創(chuàng)
上一篇:河南旅行記——王殿勇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