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

        首頁 > 我要分享 > 營口故事 > 正文

        《 苦樂三冬益年華》——營口之窗網(wǎng)知青征文

        李孟仁

        2023-12-16 07:06:00   來源:營口之窗   閱讀:

        營口之窗網(wǎng)(我要分享“營口故事”)《 苦樂三冬益年華》

        ——憶我的知青歲月

        作者:李孟仁

        四十載矣影依稀,畢業(yè)蜂擁去握犁。
          朝種星光晚收月,晴揮汗水雨揩泥。
          感知社會初開卷,歷練人生早破題。
          苦樂三冬憑熱血,青春洗禮厚根基。

        這是我下鄉(xiāng)四十周年紀念日寫的一首七律。

        1972年12月15日,一生都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和我的同窗們乘著大卡車,在寒風獵獵、紅旗飄飄中,來到營口縣水源人民公社,當時的心情,半是躊躇滿志,半是忐忑不安。其實,我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沒有像老三屆先驅們生活之艱苦,離家之遙遠,時間之“八年抗戰(zhàn)”。我的插隊地點是離家不過四十華里的營口縣水源人民公社(現(xiàn)水源鄉(xiāng))長征大隊(現(xiàn)趙家堡子)。這里是魚米之鄉(xiāng),盛產(chǎn)水稻,經(jīng)濟收入頗豐;“遠學大寨、近學水源”是省內農業(yè)戰(zhàn)線的旗幟;是出農業(yè)干部之搖籃,小有縣委書記、大有中央委員。在當時,對知青來說可謂難得的去處。

        正是那:勞動關前,考驗三個知青小伙;莊稼院中,擾兩家好客房東。

        (一)稻田地里同流汗 評先會上齊登榜

        到我們插隊那個年代,知青下鄉(xiāng)已經(jīng)是常態(tài)了。我們去的時候,大隊青年點住房還沒有蓋,我和即是同學又是好友的張志仁、楊繼庫三人分在第五小隊,臨時住在生產(chǎn)組長老齊大哥家,他家四間房,我們三人住西屋一間,條件也算不錯。半年后又搬到小隊婦女隊長毛嫂家西屋住了幾個月,而后大隊青年點房屋蓋好后,二十多青年都住到了一起。住兩戶老鄉(xiāng)家期間,由于年輕不懂事,難免給他們添許多麻煩。回城若干年后還專程回去看望過他們以示謝意。我們從下鄉(xiāng)之日起就抱定想法,好好干,早回城。住下第三天就出現(xiàn)在打谷場上參加勞動了,并很快進入角色把自己當作了農民,只要有活,我們就出工。好在我們三個身體還算壯實,不吃白飯,也算將就接受。由于沒有扎根的思想,我們最愛干的是只需力氣不需技術的粗活。春季插稻秧是季節(jié)性最強、也最累的農活,男勞力挑稻秧,上百斤的擔子還得泥里水里行走,“早晨五點半、中午嘴含著飯、晚上看不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連續(xù)二十多天直到插秧結束沒歇一天工。肩磨破了,又變硬了;手掌起泡了,又變成老繭了;身體累瘦了,又變結實了。

        勞動時我發(fā)現(xiàn),大隊有個廣播站,除了轉播新聞就是發(fā)通知。由于我念書時做過多年的班級宣傳委員,對宣傳資源很敏感,就問李隊長,可不可以寫好人好事送去廣播,李隊長聞聽大喜,大力支持。于是我白天勞動留心觀察,晚上寫稿子,次日拿去廣播,此舉不但受到好評而且還在全大隊推廣,大隊廣播站一下子活躍起來了。插秧結束總結會上,社員評價我等三個知青,說張志仁是個勞動好把式,媲美甚至過于當?shù)剞r民,說楊繼庫能吃苦耐勞,說我勞動一般但業(yè)余時間寫文章,都給予先進生產(chǎn)者榮譽,每人發(fā)了一個帶獎字的背心。得到貧下中農認可,心里好不歡喜,特地穿上照相留念。不久,我還被推薦參加了一次市一級知青骨干培訓班學習。

        挺過這第一關,后來的拔草、收割等再苦再累也不打怵了。一分辛苦一分收獲,一年下來,去掉伙食費等開支,凈剩500多元,這在當年知青來說,是相當不斐的收入了。知青下鄉(xiāng)插隊雖是潮流裹挾,但如果利用這個機會也可從中獲益。

        有道是:人生路上,時時都有可讀書本;廣闊天地,處處能當歷練課堂。

        (二)報道員亦鋤亦筆 輔導員現(xiàn)買現(xiàn)賣 

        農村畢竟文化落后,一個村子能念到初中畢業(yè)的學生都鳳毛麟角,有那么一兩個也都另謀高了,這就給知青提供了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我很快走上了這個舞臺。

        剛開始是業(yè)余時間給小隊寫點好人好事什么的,很快擔任了大隊半兼職報道員,所謂半兼職就是沒事下田勞動,有事上來做事。我特別喜歡這個角色,畢竟拿筆桿比拿鋤桿輕松,干活累了可以緩解一下疲勞。其實當報道員不僅僅寫報道,在那個時代,政治活動是壓倒一切的任務,大隊領導三天兩頭去公社匯報,泥腿子干部多,都要寫文字稿,我的差事不少,但寫的多是沒多大意義的假大空。能在記憶中留下印象的有兩件事,一件是下鄉(xiāng)的第二年公社搞文藝匯演,我給小隊寫了一個類似二人轉題材的小劇本《油菜飄香》還算有點知識含量,匯演結束后領導說表演的一般但內容不錯,我沾沾自喜一陣子。另一件是我的一篇豆腐塊報道發(fā)在了市報上,那個年代沒有稿費,給了一個印有紀念字樣黃書包,又沾沾自喜了一陣子。當報道員也引起了公社筆桿子們的注意,有時候公社開一些經(jīng)驗交流會什么的,也被臨時借去幫忙,對我來說這些活動很大程度開闊了視野。

        下鄉(xiāng)的第二年,上級要求每個大隊都必須有一名兼職理論輔導員,我這個半瓶醋的筆桿子又多兼了一職。所謂輔導員,就是給本大隊的各類人員講課。每布置一個題目,都先集中到公社培訓,回來再照本宣科往下灌,現(xiàn)買現(xiàn)賣,聽懂聽不懂是另一回事了,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沒懂。盡管如此,大家還說我講的不錯。其實我心里明白,一群大字不識幾個,半輩子甚至是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哪里聽得懂這些。只要內容沒偏離“革命路線”,只要是新鮮詞,大家都說好。不過我自己的確獲益匪淺,因為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還真是系統(tǒng)學習了很到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通讀了如《共產(chǎn)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帝國主義論》、《矛盾論》、《實踐論》等名篇著作,加上培訓老師多是市里來的,甚至不少是市委宣傳部的專業(yè)理論工作者,那時候的學習,對我后來的成長大有裨益。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大隊書記集中了全大隊各級干部五六十人,讓我給講“評水滸批宋江”,很多人沒讀過原著,我得先講故事梗概,結果大家對故事情節(jié)特感興趣,像聽書一樣聽入迷了,我也越講越來勁,原著的內容講的很精彩,忘了批判了,等我回過神來卻沒有時間了。大隊書記只好在做會議總結時給我打圓場,讓大家回去自己分析批判。在做兼職報道員和理論輔導員的那段時間里,感到農村雖然生活艱苦,勞動也很累,但苦中有樂,有充實感,有時候真有點“大有作為”感覺,甚至有點飄飄然。然而,知青插隊并非一帆風順。

        真所謂:初生牛犢,再不怕虎也是牛犢;吃塹長智,不經(jīng)失敗很難長智。

        (三)不知深淺三歷險 單純幼稚兩坎坷

        知青離開父母去插隊,環(huán)境陌生,初諧世事,盡管“貧下中農”給予很多的樸素熱情,也難免在困難面前手足無措,經(jīng)受身心的波折或危險。有這么幾件事情一直不能忘懷。一件事是一九七三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生產(chǎn)隊借來一輛“大解放”汽車連夜往糧庫送公糧,我跟車裝卸。裝滿水稻的麻袋包摞的高出車廂板半米多(嚴重超高超載),我就趴在上面。車剛駛上打谷場邊上水渠的一座小土木橋,就把小橋壓壞,左側后輪胎陷下去了,車體突然傾斜,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連人帶十幾個麻袋包一下子掀到下面的河里,剛結冰的河面被砸開掉到水里。幾個萬幸:萬幸初冬河水不深;萬幸麻袋包沒砸到我身上;萬幸汽車沒翻到橋下面把我扣里,才僅僅是虛驚一場。我滿身是水凍得哆哆嗦嗦爬上來后李隊長對我說:看你掉下去那一瞬間,我哭的心都有,要真出事,我們怎么向你們家里交代。我跑回去換完衣服鞋襪,馬上又跑回打谷場干活去了,當時感覺我好像是個英雄,可回想起來,那時年輕,太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了,讓人后怕。

        第二件事是也是那年,跟生產(chǎn)隊手扶拖拉機送公糧,回來空車,我就求司機潘大哥讓我開一段,讓他坐到車廂里。既沒駕駛證也沒開過車,無法想象的莽撞。開到水源橋時,九十度左轉彎一點沒減速,結果失控,拐到一百八十度,眼看掉到路邊溝里了,心一慌又往回拐,又拐了個一百八十度到路面的另一側,司機潘大哥嚇得跳車了。剎住車時,車頭懸在路邊的深溝上面,再往前五公分就掉下去了。這一驚非同小可,如果真掉到溝里或撞到過往車輛及行人,后果不堪設想。我自己怎么樣不說,最怕的是沒法向生產(chǎn)隊及貧下中農交代,在他們眼里,那臺手扶拖拉機比現(xiàn)在自己的私家車都重要,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從那以后,再沒敢摸車,以至于若干年后真正學開車時都沒忘記當年那次教訓。

        第三件事是一九七五年的夏天的一個夜晚,大雨滂沱,后半夜被毗臨青年點的大隊養(yǎng)豬場值更大爺喊醒,說養(yǎng)豬場被水淹了并請求幫忙打開通往遼河的水閘。開燈一看,寢室地面積水有尺許深,臉盆鞋子都漂了起來,院子里小豬羔像小海豹一樣漂著。當時正值農閑,青年點里只有我和張志仁和幾個女知青,就都起來冒雨去開閘門。開閘門需要過一條小溝,平時也就幾米寬,水也不深,可被雨水灌滿后就有十多米寬且水也很深了,我和張志仁游過去的。這個水閘實際就是個修在遼河大堤根部、穿過大堤的直徑一到二米的排澇管道。很快打開了閘門,我倆就往回游。沒想到這時危險發(fā)生了:開閘前,水面平穩(wěn);開閘后,積水湍急下泄。張志仁水性好,很快上岸了,我水性差,游到溝中間,就被湍急的水流裹向閘口,怎么拼力也難以擺脫,就邊掙扎邊叫喊。張志仁回頭一看危險,就馬上跳到水里又游回來拉我才得以脫險,要是被裹進管道里可就生死難料了。后怕之余,我恨自己太笨,怎么就沒想到開閘前后的水流會變化呢。

        除了勞動中的歷險,還有兩次心里上的創(chuàng)傷。

        一次是插隊的第三年秋,大隊領導找談話調我到小學校當老師,我卻幼稚地認為當老師政治地位低下,入黨困難,鬼使神差地沒有服從。其實這差事不參加體力勞動,工分挺高,許多人求之不得。大隊領導認為不識抬舉太狂傲,一怒之下免了報道員、輔導員,公社借調也不讓去了,就讓窩在小隊干活。當時我特別失落,當天下午參加收割,一走神兒,鐮刀揮到手上,三個指頭都淌血。收割結束就報名隨生產(chǎn)隊去黑魚溝河修水利工程去了,一干就是兩個多月,直到大隊書記又通知我兼職工地宣傳工作,失落的心情才有所緩解?;叵肫饋?,如果去當老師,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不但精神上不會受挫,還能領悟人生的又一次歷練,真是悔之晚矣。

        另一次是入黨沒被通過。下鄉(xiāng)不久我就申請入黨,兩年后填寫志愿書,開黨員大會討論時,是用用廣播下的通知,也許命里該然,青年點門前的喇叭壞了,我沒有收到通知,沒參加上會。會后介紹人(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找我談話,告訴我說沒有被通過,說論表現(xiàn)很夠格,但因父親的歷史問題沒查清楚還需要考驗。當時如五雷轟頂一般,入團時就因為這個原因填寫兩次志愿書,悲劇又重演了。后來反思,父親的歷史問題組織上掌握,黨支部能通過,黨員大會不通過,肯定不僅僅是這個原因。并意識到,在與貧下中農之間的人際關系、親和力等方面有缺欠,甚至自持清高,驕傲自大,人家不買帳?,F(xiàn)在總結自己,不但下鄉(xiāng)時候有這些缺點毛病,后來若干年的工作經(jīng)歷中都有這個毛病,只不過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和程度不同而已。

        這次波折沒多久,就來抽調返城的名額了,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āng),我們都興沖沖地返城了。

        (此文曾登載《遼河》和《營口市知青回憶錄》)

        作者簡介:李孟仁,網(wǎng)名老李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營口詩詞學會會員。營口老年詩詞學會副會長。當過知青,產(chǎn)業(yè)工人,企業(yè)干部、政府部門機關事業(yè)單位基層干部等。詩詞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各級各類刊物。

        主審簡評:李孟仁老師的知青生活的回憶文章,故事描述展開生動活潑,故事情節(jié)敘述活靈活現(xiàn),人物心里描寫客觀實在、很接地氣,特別是文筆流暢神采飛揚,難怪能夠成為市政府首長的秘書??梢?,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鍛煉時,其報道員和輔導員的經(jīng)歷,對對李孟仁老師的成長、成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輔助作用。

        李孟仁老師的文章開篇用一首七律引領,每一小段均有對仗的句式收尾,小標題又采用章回小說章節(jié)標題的形式落筆,足見其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能力的高超,還能說明作者的文化底蘊特別厚重,應該說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值得學習閱讀的好文章!

        ——主審

        供稿作者:李孟仁(知青,72屆 營口縣)

        本期主審:張志剛(知青,特約主持人)

        原創(chuàng)發(fā)布:營口之窗官網(wǎng)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wǎng)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征文

        上一篇:《山村軼事》——王柏柱
        下一篇:最后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