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

        首頁 > 我要分享 > 營口故事 >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營口之窗網(wǎng)知青征文

        江若湘

        2023-12-04 07:16:00   來源:營口之窗   閱讀:

        營口之窗網(wǎng)(我要分享“營口故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江若湘

        無論許多年前還是許多年后,回憶起知青的經(jīng)歷,縈繞在心頭的都是:那些年,是我們絢麗的青春;那些人,是我們生命中的貴客;那些事,是我們永不忘懷的過往。遇到的酸甜苦辣無須遮掩,有過的悲歡憂樂無須粉飾,經(jīng)歷的勝負成敗無須介懷?;厥紫騺硎捝?,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年我們這批與共和國同齡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德、智、體育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所以,豆蔻年華的我們在正當讀書漲知識的年紀,至真至純的初心就是“寒窗苦讀,勇攀高峰(大學)”。誰能想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培養(yǎng)青年一代如此“順理成章”的方式,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迷茫中我們被統(tǒng)一冠名為“知青”,奔赴“廣闊天地 ”上山下鄉(xiāng),度過了數(shù)年(或者更長)至今都無法忘懷的時光。知青生活其實在我們的生命中只占非常短的時段,卻烙刻成不可磨滅的印痕。當附下身想輕輕拂去55年厚厚的塵封時,原本以為早被時間風干的淚水,竟一滴一滴地落了下來。原來,并非所有的往事都會化為云煙,并非所有想忘掉的東西都能忘掉。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盤旋在腦海堆積在心田,一經(jīng)觸動,洶涌而來!

        窮鄉(xiāng)僻壤的曲街,讓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們閱盡人間疾苦,也深諳了人心的良善和悲憫。下車伊始印入眼簾的就是極度的貧困,這里的人們做著最勞累的農(nóng)活,過著最窮苦的日子:粗糧果腹,鶉衣遮體,家徒四壁。工分值每日0.2元,據(jù)說最差年景每個人的全年口糧只有幾十斤。然對勢必會影響其微薄收入的知青的到來,他們的接納是毫無虛假的大度和真誠。騰出最高大寬敞的房舍建成青年點,最好的農(nóng)產(chǎn)品(大豆、小米等)優(yōu)先供應青年點,殺豬宰羊最好的部位分給青年點,最肥沃最近便的菜園子無償劃撥給青年點------對告別城市遠離父母的我們無疑是暗室逢燈、雪中送炭,點點滴滴都是光亮都是溫暖。 

        青堂瓦舍的青年點,凝聚了相濡以沫的手足之情,見證了風雨同舟的肝膽相照。我們青年點有7男4女共11人,是營口高中六六屆同班同學。雖然每個人的性格、脾氣各異,卻始終保持團結、友愛、寬容,和睦相處數(shù)年如一日。11人輪流做飯,每人一周,挑水、磨米磨面等重活全部由男生承擔,女生則負責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經(jīng)過民主討論,我們定下了青年點公有制原則:一、盡管那時城鄉(xiāng)都糧食匱乏,但為保證青年點的大鍋飯,無論誰回家、回多久,都不帶走一顆糧食;二、除個人生活用品外,青年點的開銷共同分擔,大到工具、炊具、餐具,小到醬油、食鹽、火柴;三、任何人從家里帶來的食品必須全體分享。此原則從未有人破壞過,同窗友誼歷久彌堅。回城后幾十年過去,我們依然聯(lián)系緊密,有事互相關照,無事相互問候。

        一菜一飯皆不易,須辛勤勞作和運用智慧相結合。知青生活需要的葷腥蔬菜,沒錢買也沒處買。我們虛心請教鄉(xiāng)親們,學會了播種、施肥、澆水,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秋天把白菜漬成酸菜,蘿卜腌作咸菜,用玉米面摻少量的黃豆制成黃醬,用破損地瓜制成淀粉------這些東西就是我們度過漫長冬天的全部副食。每年我們點都會養(yǎng)一頭豬,冬天殺掉。有肉吃的日子里,我們快樂得好像過年一樣。我們還放養(yǎng)了一群鵝和鴨子,時不時就會丟失幾只。有個男生就找來一些布條,極有創(chuàng)意地用毛筆在上面寫了“青年點的鵝”、“青年點的鴨”,然后綁在它們的腿上。鵝和鴨就帶著表明身份的布條,搖搖擺擺地行走著尋找著食物,看見它們的人無不啞然失笑。令人欣慰的是,此宣告所有權的方法很有效,再無人覬覦它們以致成為別人桌上的盤中餐。

        四季輪回帶給我們的不是風花雪月,而是汗水、淚水留下的印跡。春種、夏鋤、秋收、冬儲,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因缺乏鍛煉,不管干什么農(nóng)活,我總是被人落下一大截。玉米苗兩尺高時去拔草,半天下來小腿肚子疼得連路都走不了;往山坡上的果園送肥料,人家挑著擔子健步如飛,我勉強起身搖搖晃晃邁不成步;清晨帶著露水拔麥子,即使帶著線手套,沒拔上10米手掌就起了血泡;掄起镢頭刨地瓜,手無力舉起镢頭歪落,差點沒砍了腳;月亮地夜戰(zhàn)割高粱,一眨眼功夫地頭處就只剩下我一個人。恨自己無用,不知偷著哭過多少次。三個春秋過去,我的手掌因握鋤頭揮鐮刀長出了老繭,我的肩膀也因常挑重擔結出了硬塊。如今50年過去了,老繭、硬塊仍然殘存,它們時時提醒我:因為吃過苦,從此不再怕苦。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里,處處可見真情。當我們手足無措地把廚房搞得一團糟時,春華姐像田螺姑娘一樣出現(xiàn)了,手把手地教我們拉風匣點柴火,熬稀飯貼餅子。富有和運富兩兄弟與我們年齡相仿,青年點的事就成為他們的事。和泥砌圈改煙道,磨米磨面做豆腐,邊做技術指導邊動手操作。春香和林萍是村里公認最漂亮賢惠的姑娘,勞動時處處幫助我們,家中做了好吃的總要端些來給我們解饞,她倆與我們點兩位男同學日久生情,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我最忘不了的是三嫂,三嫂姓林,煙臺人,楞是把自己從城市姑娘磨練成吃苦耐勞的農(nóng)婦。那年我因父親突然去世而抑郁不能釋懷,她把我接到她家住,天天勸慰我。那個冬季于我是格外的寒冷啊,而三嫂則用她的熱心熱情熱炕熱飯把我暖了過來。正如有首歌所唱“人間有著萬般情意,只有愛是不能忘記的。”

        由于是特殊年代,難免出現(xiàn)荒唐的現(xiàn)象。那時有青年或少年被叫作“地富”的現(xiàn)象,曾令我們很奇怪,后來才搞清楚他們其實是地富子弟,生下來就無辜地被扣上自來黑的帽子。隊里有個于姓少年外號叫“小特務”,由來是他給生產(chǎn)隊放牛時,有條聰明的牛放棄吃草而去偷吃莊稼。無論少年怎么喊怎么趕它都無動于衷。少年急了,撿了塊石頭扔過去,本意是嚇唬,不料正中牛腿。隊長看見瘸牛,暴跳如雷,責問原因,少年不敢說是他用石頭打的,就編了個誰都不可能相信的謊,說有個特務趁他不留神把牛腿打瘸了。當天連夜挑燈召開批判會,最后結論:你就是特務搞破壞,罰半年的工分。從此少年被冠以“小特務”的惡名,可憐的他說話更加結巴,做事更加畏縮。許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從陰霾中走出來。

        月老垂憐,逆境姻緣竟開出希望的花來。村里有位那姓青年長得相貌堂堂,為人精明強干,但因成分高30好幾尚未婚配。有天突然傳來消息,說他要娶親了,知情者告訴我們,女方長得很清秀但弱智?;楹髢煽谧痈星楹芎茫瑸楸Wo她不受欺負,丈夫從來不讓妻子出頭露面,挑水打柴都自己干。有次我偶爾路過他家,傻媳婦抱著個女嬰站在門口,孩子粉琢玉雕般好看,我忍不住走過去摸了摸她的小手,對媽媽說:真漂亮。女嬰的媽媽笑了,臉上閃著滿滿的慈母光輝,哪里有一丁點傻氣?回過頭發(fā)現(xiàn)女嬰的爸爸竟然在身后,于是由衷地向他道喜:你家寶寶好可愛哦,恭喜你。他笑著點點頭,我看見有淚花漫上他的眼睛。屈指算來,那個女嬰現(xiàn)在也有40多歲了,一定比爸爸媽媽幸運得多。 

        成熟、睿智的大隊書記,堪稱知青的知心姐姐。女性卻有個男生的名字叫允力,出身農(nóng)家,與我同齡。初次領教和欣賞她的能力,是我們村里發(fā)生的一樁公案:有戶人家養(yǎng)的一頭小豬莫名其妙地死了,主人一口咬定是一位姓曲的孤老所為,理由是見他曾在豬圈邊上有過停留。孤老無兒無女無人撐腰,對方兒女成群氣焰囂張,允力帶專案組親自來斷案,她認為孤老一貫老實本分,從不與人結怨,沒有毒死小豬的動機。又果斷地請來獸醫(yī)查明小豬乃因病死亡,用事實制止了一樁冤案。允力是一個深切理解和同情知青的農(nóng)村基層干部,接任后即量才使用,把我們充實到宣傳隊、報道組、廣播站、小學校等崗位,此舉不僅發(fā)揮了知青的作用,更是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自信和尊嚴。關于回城和扎根農(nóng)村的爭論,正直的允力力排眾議公開發(fā)表意見:扎根農(nóng)村和回城工作都是革命需要,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此言一出,無人反駁,知青身上心上的包袱得以輕松卸落。

        應該慶幸我們曾經(jīng)的年輕,經(jīng)住了勞其筋骨的考驗,保持了樂觀的心境,堅信命運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打開另一扇窗。有智者言,“人”字一撇寫盡前半生執(zhí)著,而一捺寫成后半生釋懷。遺憾也好,不甘也罷,人生難得圓滿,曾經(jīng)的歲月終究未被辜負。光影斑駁,魂牽夢繞,愿余生既享煙火又賞清歡。

        作者簡介:江若湘 江蘇省江陰市霞客鎮(zhèn)人,后隨父母落戶遼寧省營口市。66年畢業(yè)于營口市高中,68年在瓦房店市勝利鄉(xiāng)插隊,85年畢業(yè)于遼寧大學經(jīng)濟管理系(全日制),從事公務員工作36年,08年退休。愛好文學和寫作,曾在營口日報、營口廣播電視報發(fā)表過多篇散文、隨感等。

        主審評語:當年共有兩千多萬人參與的知青運動,影響了全國近百萬個家庭,可謂聲勢浩大,對那場運動眾說紛紜。作者用自己的艱苦經(jīng)歷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評判無可非議。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艱苦日子里的人真情不變,最辛勞困苦是那一代農(nóng)民。

        作者寫到,即使是在最貧困的地方,那些最苦的農(nóng)民卻毫無虛假大度真誠。騰出最高大寬敞的房舍建成青年點,最好的農(nóng)產(chǎn)品(大豆、小米等)優(yōu)先供應青年點,殺豬宰羊最好的部位分給青年點,最肥沃最近便的菜園子無償劃撥給青年點------對告別城市遠離父母的我們無疑是暗室逢燈、雪中送炭,點點滴滴都是光亮都是溫暖。

        這就是農(nóng)民,雖然生活困苦卻真情善良不變。應該成為我們最尊重的人。

        “經(jīng)住了勞其筋骨的考驗,保持了樂觀的心境“,

        “因為吃過苦,從此不再怕苦”。這些應該是當年知青歲月里我們最大的收獲,終身受益。

        文章思維縝密,邏輯性強,文理清晰,筆力不凡。運用多重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評判,不乏見解深刻,論點獨道。

        ——主審

        供稿作者:江若湘(知青,66屆 營口高中)

        本期主審:趙洪柱(知青,特約主持人)

        原創(chuàng)發(fā)布:營口之窗官網(wǎng)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wǎng)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nèi)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知青

        上一篇:二壯的婚事——李同雁
        下一篇:牛鞭惹的禍(小小說)——李同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