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爺爺?shù)拇喙系?/strong>
文/李同雁
爺爺是在二十年代初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攜全家六口人從山東逃荒來到營口的,此后,一家老小靠爺爺在鹽灘賣苦力維持生活。營口解放的前夕,一向性格耿直倔強(qiáng)的爺爺,不堪忍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和壓榨,毅然辭去了工作。
回家后的爺爺,雖然已近花甲之年,但身體十分硬朗,爺爺在山東老家的時候就是村里有名的莊稼把式。來到營口后,我家住在市區(qū)的西南邊比較偏辟的地方。五十年代初,剛剛解放的營口,依然帶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到處是斷壁殘墻一片狼藉。而爺爺就在這廢墟中做起了開荒種地的文章,他靠著一身的力氣和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硬是在這瓦礫遍地,雜草叢生的地方,開出了兩畝多地,為了這塊地,爺爺整整付出了兩年的心血和汗水?。「赣H后來常常自豪的對我們說:“瞧你爺爺當(dāng)年開的那地,平平整整的四面見線,園子中間那條道筆直一條線,園子之間的壩梗整齊的像刀切的一樣。”那時的地里主要種些高粱、玉米,以抵御糧荒,然后種些常吃的蔬菜。由于園子侍弄的好,爺爺在這一代遠(yuǎn)近聞名,一提起老李菜園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時的園子也確實(shí)發(fā)揮了作用,幫我們多次度過了糧荒。
爺爺很喜歡我們這些隔輩子人,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是爺爺給起的,他不但給我們起個學(xué)名,還給我們起個好聽且有意義的小名,什么金鎖、雙鎖、銀鎖、長鎖……在我們每個孩的名字上,都寄托著爺爺最美好的祝愿,由此可見他是多么的疼愛孫子?。〉搅宋迨甏?,我們這輩孩子陸續(xù)降生長大,爺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個冬天,我們一群孩子圍在爺爺跟前玩耍,爺爺捋著白白的胡子高興的“哈哈”大笑,然后他如數(shù)家珍一樣挨個叫著我們的名字,他掰著手指算著說:“我正好十個孫子七個孫女兒,這可是老李家的活寶啊!”爺爺略有所思,然后接著說:“等開春了,爺爺騰出一塊最好的地給孩子們種大脆瓜吃,這可是山東老家的特產(chǎn)??!那吃一口又脆又甜。”聽著爺爺這話,我們的口水幾乎流了出來,從此,我們特別盼著春天早些來到。
從那天開始,爺爺像立了軍令狀一樣,在認(rèn)真的一步步實(shí)施著他的計(jì)劃。他在地里特意選了中間一塊最好的地,那塊地足有半畝。據(jù)爺爺說,脆瓜特別喜歡水和肥。因此,這一冬可把爺爺忙壞了,他在家里的露天廁所旁挖了個大坑用來積攢肥料,每天除了把自家人的糞便打掃完放到糞坑里外,他經(jīng)常早上不到五點(diǎn)到馬路拾運(yùn)輸馬車留下的馬糞。爺爺講,營口的地堿大,只有把人糞摻些馬糞和爐灰才能用,所以,爺爺冬天除了撿馬糞,還要把家里燒爐子的灰積攢起來然后塞得細(xì)細(xì)的。春天終于來了,果然爺爺積攢了一大堆足夠的肥料。然后,爺爺用土欄子一擔(dān)擔(dān)的把肥料挑到了地里,再用鍬撒均勻,這樣就可以翻地了,肥料自然的翻到了底下。那時見到爺爺雖然七十出頭了,但挑起擔(dān)子行走如飛,從不見他氣喘吁吁的,也很少休息。
剛過清明不久,爺爺像生豆芽一樣,把脆瓜籽生出一寸多長的芽兒后,在那塊瓜地上開始刨一個個小碗大小,深度三寸左右的坑,坑與坑距離有一尺半,壟與壟距離有二尺多。這時在每個坑里澆上適當(dāng)?shù)乃?,待水滲下去的時候,再用筷子夾著脆瓜籽放在坑里,一般每個坑放三個籽,然后用腳淌著土,輕輕地把坑埋上,這時千萬不要用腳踩。爺爺那時告訴我們,四五天芽兒就能鉆出來。那天后,我們這一群孩子掰著手指算,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有的等不及了干脆扒土看,爺爺看到了我們扒土的痕跡后告訴我們,可不能這么做,那樣芽兒會受風(fēng)的,一旦受了風(fēng)的芽兒就不會再長出來了。我們只好耐心的等著,果然,第五天已有的芽兒開始破土鉆了出來,開始這瓜苗呈綠黃的顏色,兩個葉卷曲著,幾天后葉兒逐漸變得有些深綠色且橢圓狀,這時就要間苗了,只留一棵最壯的苗,其它的全拔掉。慢慢的,枝蔓開始較快的生長并趴在地上攀爬,那頸有明顯的棱角,頸上隔一段就有細(xì)細(xì)的毛須像利爪一樣牢牢地抓著土,據(jù)爺爺講,那毛須是幫助瓜秧吸收營養(yǎng)的。這時,只要你澆些水,瓜秧就會快速增長,很快你就看到了黃色的花兒出現(xiàn),這時是最關(guān)鍵的時候,必須看住那偷吃營養(yǎng)的水叉,爺爺說水叉如果不及時掐掉了,它就會破壞花兒結(jié)果。所以,那幾天爺爺每天都要在瓜地里打水叉,接著松土、除草、壓蔓、澆水等都要跟上,那些日子爺爺幾乎長在了地里。
一天,我突然看到了有的瓜秧上已經(jīng)結(jié)了小瓜,那瓜像小手指大小,綠油油的,上面還有細(xì)細(xì)的白絨毛,冷不丁一看,真像一只只蠶趴在那里。我立刻把喜訊告訴了爺爺,爺爺也十分高興,但他告訴我們說:“這小瓜千萬不要摘,那樣等于白白糟蹋了,等長大了管夠你們吃。”
打那天起,我們一天去兩遍瓜地,看著那脆瓜一天天長大,那天,我們細(xì)細(xì)的觀察著那誘人的大脆瓜,它已經(jīng)變成了橢圓型的身子,表面翠綠且十分光滑,縱向很均勻的透著綠線,有的已經(jīng)長到了接近一尺長了,我們暗暗高興,心想,這總算盼出了頭,于是飛也似地跑回家向爺爺匯報,我們?nèi)鐚?shí)的把情況報告了爺爺,爺爺哈哈大笑說:“我這幫孫子怎么都變成饞貓了,有些等不及了吧?不過這回真快了,頂多再堅(jiān)持四天,等那脆瓜皮發(fā)白了的時候再來報告。果然,又等了四天,那脆瓜真的變得白了,一個個變得像神話中那白白胖胖的人參娃娃,真是惹人喜愛。
這天是我們最高興的日子,爺爺足足給我們摘了滿滿一大筐脆瓜洗凈后放在了院子中央,然后他高興的說:“今天管夠吃,不然要饞掉大牙了!”大家你一個我一個,開始竟忘了品一品什么滋味了,吃到第三個的時候,我才想到這事。難怪叫脆瓜,這瓜拿在手里稍微一用力,就可能碎成七八瓣,放在嘴里,輕輕的一咬就是一大口,只要輕輕的嚼幾下,那充足的瓜汁就會讓你感到滿口的甘甜而且非常的爽口,尤其在你口渴的時候,吃上一兩個鮮嫩的大脆瓜,那真叫做美呀!打那,我們一個時期每天都能享受著這樣的待遇。那時我記得,每次我們吃瓜時,爺爺也搬一條小板凳,他抽著煙,喝著茶,笑呵呵的看著我們,我們吃得越多他越高興,那時從他的臉上看出,他是那么的幸福!
一天,一個鄰居孩子偷偷跑進(jìn)瓜地偷瓜,被我爺爺抓住了,當(dāng)時,爺爺只向他說明了一些道理后,把他領(lǐng)到了院子指著那滿筐的脆瓜說:“何必?fù)?dān)驚受怕的,和我孫子們一塊兒吃吧,以后你有空可以天天來。”可能是這件事提醒了爺爺,打那天起,爺爺有時摘瓜又多摘一筐,那是準(zhǔn)備給周圍的鄰居們送去的。即使這樣,到了大批下瓜的時候,怎么也吃不了了,這時,爺爺就會挑著兩筐脆瓜沿街叫賣,但無論怎么好賣,他每次都會留一些給街里的幾家困難戶送去。在我的記憶力,爺爺種瓜的那些年里他總是那么高興,因此,快八十歲了依然那么健康。
六十年代末,那時文革左的思潮依然猖獗,街道突然刮起了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建設(shè)大寨田的風(fēng),爺爺?shù)膬僧€地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從了公,成了大寨田。爺爺一下沒事干了,更主要的是他心里有著解不開的疙瘩,那些日子里,爺爺經(jīng)常一個人蹲在地頭上不停地抽著悶煙,他時常是一言不發(fā)兩眼發(fā)直,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實(shí)在太深了,這里曾經(jīng)有他近二十年的汗水呀!爺爺有一千個不明白,有一萬個不理解呀!當(dāng)爺爺看著他辛勤開墾的兩畝土地從公后,因一些人外行又不負(fù)責(zé)任,整個地長滿雜草荒廢著,爺爺?shù)姆味家獨(dú)庹?,那心痛的眼淚一滴滴掉在了讓他充滿深情的土地上……
從此,爺爺?shù)男乃榱?,爺爺幾乎一夜間變老了,三年后的一九七二年十月,爺爺故去,那年他八十二歲。
記得出殯那天,孫子孫女們哭成一片,全家人都很傷心,不少鄰居們也都跟著流淚……
供稿作者:李同雁,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chuàng)發(fā)布:營口之窗官網(wǎng)
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wǎng)天下
版權(quán)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nèi)容,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營口 原創(chuàng)
上一篇:哦,那遠(yuǎn)去的山(散文)——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