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仇家恨,這段鐵血歷史,絕對不能忘!我們要好好研究,把這段歷史原原本本地告訴下一代,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劉杰先生這樣說道。
劉杰先生1951年出生于沈陽,是抗日志士張鳳岐的外孫。劉杰先生的母親張立坤,是張鳳岐的三女兒。劉杰先生在去年的“九·一八”事變八十周年紀念日上當選為光榮的撞鐘手。近日,劉先生來到營口尋根。通過營口民俗博物館館長曹錫文的介紹,記者采訪了這位當年抗日志士的后人,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英雄歷史。
不屈不撓抗日寇,叛徒出賣遭焚殺
張鳳岐,1888年生于遼寧省營口縣昌邑屯一戶普通農(nóng)家。1922年出任東三省兵工總廠總務科長。幾年后,張鳳岐調(diào)任奉天省警務廳督察長。1929年,出任洮南縣公安局局長。后來張又調(diào)回沈陽,任沈陽縣警務局長。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侵略者相繼制造了一系列挑釁事件。張鳳岐積極組織沈陽郊區(qū)民團和大會武裝,準備抵抗日軍的攻擊。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日軍炮轟北大營發(fā)動戰(zhàn)事。張鳳岐和時任遼寧省警務處處長的黃顯聲率沈陽縣公安局、三經(jīng)路警察署、商埠公安三分局、南市場警察大隊及公安分隊等2000多人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19日,日軍占領沈陽市區(qū)商埠及大小西關。20日夜,沈陽各城門和公安總隊防線被日軍坦克攻開,沈陽失陷。張鳳岐率200余人一直堅持到了21日才奉命撤出沈陽城。
22日黃顯聲在錦州主持召開各縣公安局長會議后,他派張鳳岐馬上潛回沈陽,通過關系繼續(xù)擔任原來職務,利用合法身份,掌握沈陽日偽動態(tài),秘密組織愛國力量,一旦時機成熟,配合義勇軍里應外合,奪回沈陽城。9月25日,張鳳岐回到沈陽。原開原縣縣長李正被日本人任命為沈陽縣縣長,他需得力助手來維持地方治安,便保舉張鳳岐再擔任沈陽縣警務局長。張鳳岐上任后,暗中建立抗日義勇軍。他找來自己貼近的人耿光漢、程云橋、楊春元、洪德彰、陳范等研究了今后工作的分工。此后,黃顯聲派人和張鳳岐秘密接頭,傳達東北抗日救國會的指示,贈送活動經(jīng)費。
1932年5月,張鳳岐接到黃顯聲為義勇軍8月大規(guī)模進攻沈陽做內(nèi)應的指示,組織部下密商暗殺關東軍、省政府要員的計劃,只可惜計劃被叛徒出賣,張鳳岐等人遭到逮捕。由于張鳳岐掌握著沈陽周邊抗日義勇軍的大量核心情報,日本人對他威逼利誘,但他拒絕變節(jié)。氣急敗壞的日本憲兵最終將他押解到沈陽故宮大政殿后面的一片空地,綁在一根石柱子上,將油漆潑在他的身上,然后將他殘忍焚燒。另外,楊春元是在舌頭被敵人割后血盡而死,耿光漢、程云橋、洪德彰、陳范在大石橋被敵活埋。此次英勇就義的六人被譽為“抗日六志士”。1932年7月底,沈陽《盛京時報》、北京《商報》、上海《申報》、大連《泰東時報》、香港《大公報》等十幾家報紙在顯著位置報道了沈陽縣警務局長張鳳岐等“抗日六志士”被捕遭殘殺一事。
滿門忠烈張家將,千古功臣一代驕
張鳳岐的兒子張大飛、張大翔,均為飛虎隊飛行員,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之功。張大飛在1945年5月18日,駕機自陜西安康飛赴河南信陽抗擊敵人,與日軍零式機遭遇,為掩護友機不幸陣亡,犧牲時年僅27歲。劉杰先生的祖父劉顯霖,因通曉醫(yī)術(shù),在大石橋開辦了一家小醫(yī)院,取名“信德醫(yī)院”。信德醫(yī)院門口醒目地立著一個牌子,上書“本院不給日本人看病”。日本人為此惱怒,找到劉顯霖問其“不給日本人看病”的原因,劉顯霖以“不懂日語”為由,一直拒絕接收日本病人。
劉杰先生今年組建了“義勇軍研究中心”,召集了很多義勇軍的后代和歷史研究者、史學專家。劉先生就是要通過系統(tǒng)地研究義勇軍歷史,把義勇軍精神傳給下一代。劉先生在北京有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正在籌備拍攝義勇軍紀錄片的工作。營口民俗博物館館長曹錫文也表示,要在博物館里設立一個營口地區(qū)抗日愛國斗爭主題展廳。劉杰告訴記者,“抗日時期的那種民族精神,反帝反侵略的那種愛國精神,絕對不能丟掉!我要盡我所能,把這些歷史告訴給我們的孩子們,我希望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能夠代代相傳。”劉先生的話語擲地有聲,我們堅信,這種愛國主義的民族氣節(jié)也一定能夠薪火相傳,永世不息。
攝于營口民俗博物館
上一篇:民俗博物館向回民小學捐贈珍貴老照片
下一篇:鲅魚圈為職工勞保用品專項檢查